第271章 走人户
虽然上课时开了小差,但当师父玄明子开始讲解“劳务派遣”与“外包”的核心原理与实操案例时,沈雨桥和晏绯便立刻收起了嬉闹的心思,认真听讲起来。
这方面的知识,晏绯天生就有着极强的领悟力与大局观;而沈雨桥,作为来自现代社会的人,对这些概念更是有着天然的熟悉感。
两人几乎是一听就懂,一点就透。
课程一结束,两人的脑子,就不约而同地、飞速地运转了起来,开始结合赤狐部落的实际情况,盘算着“外包”的可行性。
沈雨桥闭着眼睛,手指轻轻敲着桌面,脑海中如同展开了一张清晰的部落产业地图,他流畅地梳理道:
“我们现在主要的生产项目,有:沥盐、烧陶、种地、纺织、养殖、造纸……这几大块。”
“其中,沥盐、烧陶、纺织和造纸,是有对外贸易输出的,规模必须维持甚至扩大。”
“目前,全部落在册人口,一共是两千一百三十七人。”
“扣除年老、年幼、伤病等无法参与重体力劳动的……实际能投入生产的青壮劳力,大概在一千五百人左右。”
“这些人,现在的分布大概是:种地占六百人,沥盐两百人,烧陶一百五十人,纺织两百人,造纸一百人,养殖和其他杂项,占剩下的……”
他话音未落,晏绯便自然地接了过去,他的数据,更侧重于军事与外部据点的人员配置:
“嗯。另外,还有常驻在外的人员,不能算在日常生产人口里。”
“盐湖那边,有一支五十人的精锐护卫队,负责安全和押运,他们是轮换制,但常驻力量始终保持五十人。”
“南部新划入的斗兽场边境线,需要一支百人队长期驻守,也是不参与内部劳作的。”
“还有几个小型哨站和贸易点,零零总总加起来,大概也有七八十人……”
两人你一言我一语,将部落庞大而复杂的人口与产业分布,清晰地勾勒了出来。
由于部落日益壮大,事务繁多,他们早已有了明确的分工:沈雨桥主要负责内政、经济与民生;晏绯则侧重军事、外交与安全。
平时,他们各自掌管自己领域的数据,像这样完整地对账,还是近来的第一次。
当所有数据都摆在面前时,两人对视一眼。
“有戏!” 沈雨桥兴奋地一拍大腿。
“把那些技术含量低、却需要大量人手的活儿……比如纺织、造纸的初加工环节……外包出去,这样,就能解放出至少两三百个劳动力。”
“这些人,可